许多经营过超市的都知道,货品的陈列、数量以及通道的布局将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即使店内最畅销的商品如果遇到糟糕的店铺设计时,也会被消费者所忽略,所以如何做好货架调整是很多人都发愁的问题。
超市货架会根据商品不同定制的层数也不同,一般是有6层、7层,从上数第3,第4层是销量最大的货架,尤其是第3层的货架一般是销量最大的层,因为此层货架和消费者视线基本平行,伸手可得,最便于消费者挑选。往往各大商家也会为了这几层货架而挤破脑袋。
按照货架陈列的高度,可将货架分为三段
中间层
中间层为消费者最容易拿到的高度,男性为70cm—160cm,女性为60cm—150cm,称这个高度为黄金位置,一般用于陈列主力商品或公司有意推广的商品 ;当然 越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也是超市利润较高的商品!
中间层上、下层
中间层上、下层为消费者可以拿到的高度,次上层男性为160cm——180cm,女性为150cm—170cm,次下层男性为40cm——70cm,女性为30cm—60cm,一般用于陈列次主力商品,其中次下层须顾客曲膝弯腰才能拿到商品,所以此次上层较为不利,两者相比较此上层要比次下层占优势,所以陈列商品比重也会大些。
最上层
最上下层为手不易拿到的高度上,上层男性为180cm左右,女性为170cm左右,一般用于陈列低毛利,补充性和体现量感的商品,上端还可以有一些色彩调节和装饰陈列,可以吸引消费者眼球。
超市入口
一般来说,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区。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说,逛超市时,人们总认为前面的货物一般,里面还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的越多。
一般超市,8:30至10:30,超市会迎来一天20%的顾客,其中近九成是中老年人。18:00至20:00则会迎来一天购物最高峰,50%的顾客会选择这个时段进店购物,其中大部分是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
超市的购物通道一般又宽又直,这是为了尽可能延长消费者在超市的“滞留”时间,避免他们从捷径通往收款台和出口。超市还会利用人们习惯用右手购物,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这样就增加了商品的购买率。
怎么做到围绕着“人”高效的完成商品陈列
一、通过顾客行为轨迹调整陈列
经营者常常需要了解:顾客在哪片货架区域停留的时间较长,对哪种产品的关注度较高,并尽可能形成数据来决定商品长期的市场价值。所以,还没有使用客流统计系统的企业,分店需要向总部要一份系统內的数据,和分店做比较,或是根据店员的工作“经验值”来推测顾客的喜好。而已经使用客流统计的系统的企业,比如宜家,为了解新品是否受欢迎,热品是否在本地存在长期潜力,将万店掌客流统计系统与门店POS、CRM系统打通,完成了精准的客流调查。自动形成的数据报表可以为货架摆放、与货品的位置进行调整优化,并将一些顾客关注度较低、转化率较低的产品进行淘汰。
二、智能补货四步走
对于商品缺货情况,售卖现场一般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一是缺货的地方任其空着,直到补货为止,这种方法好处是不会卖丟商品,坏处是一个个空洞让陈列显得残缺不全,毫无美感。
另一个方法是空货的商品用其他商品填补,好处显而易见,显得货架丰满,无空洞,坏处也同样明显,那些卖丟了的商品如果不看后台数据,可能永远找不回来,超市里滞销商品越来越多,畅销单品越来越少,造成严重的库存积压,库存周转率超高。
这里有一种简单、快捷、利于实施操作的方法,可以实现智能补货。
智能补货四步走
第一步, 经营者需要按小类或细类找出销售不错的常规单品输入进巡店系统中。常规单品是指非节日性、非季节性常年适销的单品。如果当前超市已经缺货严重,就不要査询短期的数据,需要把査询的周期拉长,尽可能包含更多的数据源。这仅是一个基础数据,还需要做增删。
第二步,做“+″部分。“+”是指季节性、节日性用品,建库备用。这样做的好处是,提前准备,避免临时慌乱。这个报表也可以随着每年生产商主推单品的不同,临时变化。
第三步,制定评定周期,前100名单品并不是一成不变,至少一个季度更新一次。把处于夕阳期的单品除出去,增加新品种。
第四步,货架及时查缺补漏,万店掌的AI巡店摄像头能做到每天紧盯货品丰满情况。若商品出现价格标签错误,缺货或位置混乱,会第一时间提醒管理者及时整改、补货。总部只需使用手机就可看到所有分店实况,店员也可有针对性的调整货品摆放,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